美國《赫芬頓郵報》10月14日文章,原題:中國的絲綢之路復興——及其所引起的恐懼,深植於該國的歷史“絲綢之路”讓人想到駱駝商隊迤邐穿行於中亞沙漠和群山的浪漫畫面。但它不僅是一段傳奇歷史,在中國當代外交中也占有重要位置。
  歷史上的絲路由陸路和海路組成——均促進了南亞和東亞的貿易與觀念流通,如茶葉、紙、指南針等發明向歐洲的傳播,也令中國接觸到印度的天文學和草藥,並引入佛教和伊斯蘭教。
  15世紀初,鄭和率領船隊7次航行印度洋。他在斯裡蘭卡沿海城鎮加勒附近豎起石碑,碑文是祈求印度教諸神保佑他建立一個基於商貿的和平世界。600年後的今天,中國領導人提出類似目標——只不過,是懇請整個歐洲和亞洲的領導人支持北京的事業。
  去年9月中國領導人宣佈“絲綢之路經濟帶”。這是項外交新倡議,旨在促進整個亞歐國際合作與共同發展。10月該構想的另一半公佈,中方呼籲重建海上聯絡,打造21世紀“海上絲路”。
  中國強調,絲路經濟倡議的目標是在當代全球化世界恢復古代友好聯繫。但北京亦希望藉此把西部和西南部打造成該國下一階段發展的引擎。
  不過,雖然中國有財力支撐其絲路雄心,卻可能面臨政治上的抵觸——特別是海上線路。當前,中國在海上爭端中立場強硬,引起一些鄰國擔憂。這種背景下,當代絲路的構想引發不小的地緣政治畏懼。
  事實上,這些恐懼有著牢固的歷史基礎。鄭和的遠征船隊在如今的印尼、馬來西亞、斯裡蘭卡和印度使用過武力手段,扶植友好的統治者並控制通往印度洋的戰略要衝。他曾插手斯裡蘭卡和印尼的王朝政治。
  所以,鄭和遠航沿線的國家回憶起其遠程,想到的不僅僅是推動商貿,還有直接軍事干預——藉口是建立中國帝王統治下的和諧世界秩序。令他們時時想起這段痛苦過去,可能不太符合中國的利益。
  這並非說,當代絲路將只惠及中國。相反,其陸路和海上路線會吸引對參與國家的大量投資——特別是來自中國的。但是,當代絲路的確立也將標誌,朝著恢復中國古代“天下”觀念方向邁出一步。按這種觀念,中國君主被視為整個已知世界的天命統治者。  (原標題:美媒:中國絲綢之路復興可能令鄰國擔憂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nlhoh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